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全面提升太阳集团2138手机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根据《东北大学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东北大学校园学生科技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东大学创字[2008]2号)文件精神,结合太阳集团2138手机版实际,现对2015年开展大学生科普立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如下:
一、活动主题
大众科普 万众实践
二、活动原则
1.科学性。科普立项活动的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使学生通过参加科普活动拓展专业视野,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实践性。科普立项活动的实践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使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调研、考察、实验、写作、动手操作等)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技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兴趣与实践相结合。
3.兴趣性。科普立项活动要坚持以兴趣为引导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科普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革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想和远大的科学志向。
4.规范性。科普立项活动的规范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管理上。申请立项、签约、具体实施、宣传报道、总结材料、经费核算等环节要规范化管理。
5.创新性。科普立项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开拓大学生视野,所以科普立项活动要革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想和远大的科学志向。
6.全面性。科普立项活动的全面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申请上。东北大学全校各类学生组
三、活动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上指出“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讲话,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太阳集团2138手机版本年度科普立项活动切实深入到各单位(学生寝室、社区、中小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推动科学教育、普及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活动内容应以展现青春活力、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启迪科学智慧、推广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为主,具体如下:
1.探索性实践活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科学生活入手,进行探索性活动,培养学生前瞻性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类型活动为2015年重点支持项目。
2.科普创作活动。包括组织开展科普读物创作(编创适宜广大公众阅读、宣传普及公众关注的民生、应急、前沿科技问题的科普图书;科普小说、童话;适合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张贴的挂图等);开展科普动漫创作(编创制作适合户外显示屏(阅读终端)使用的科普动漫、科普视频短片、科普游戏等);开展科普剧创作及演出(编创科普剧、科普小品等并进行展演)。此类型活动为2015年重点支持项目。
3.科普类竞赛活动。主要分五个方面:发明创造大赛、学科(专业)竞赛、学校组织的以创新或创意为主题的大型竞赛、以寝室或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的小型科普竞赛、强调动手实践的科普竞赛。此类型活动为2015年重点支持项目。
4.基本专业技能提升项目。通过专项培训、操作训练、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科学生活所需基本专业技能。
5.科普类展览。主要分五个方面:专业展览(历史、人物、前沿)、创意展览(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小技巧)、科技动态展览、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科学节日(海洋日、地球日、水节等)。
6.科普类讲座、论坛及报告会。围绕科技动态、重大科学现象、实用科学技术、热点科技问题进行学科性和专题性的讲座、论坛及报告会。
7.科普传播活动。面向驻地社区或共建单位开展科普传播活动、科普作品传播、科技社团大型科普活动、大学生科普志愿活动等。举办科学开放日、科学节等。
8.科普类参观实践活动。主要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组织的参观实践活动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开展的实验、培训活动等。
9.实用小发明创造。主要是一些爱动手的同学进行一些对物品的改造或者是有一些小的发明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10.科技类常用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目前信息社会中一些常用软件和技能的培训,面向的是普通的大众。
11.结合本年热点(如:青年运动会、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科技节日(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等等)、科技事件等开展的其他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12.2015年科普立项参考题目举例。以下条目仅为参考性题目和内容。
(1)“我成功了”短剧、演讲、视频、图文、征文等形式活动。通过想象、推理、规划等思维模式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魅力,以青春活力探索世界、探究科学。
(2)“2050年的XXX”论文、征文、图文、视频、演讲等形式活动。通过想象、推理、规划、期盼等思维模式畅想建国百年时的科技、文化、产业、环境,“XXX”可以是中国、世界、太空、嫦娥、火星、我、交通系统、诺贝尔奖、奥斯卡、智能家庭、材料学科、主要能源……
(3)“是真的吗?”辟谣实验或验证实验。支持学生针对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传播的内容,通过科学实验或数据统计的方式加以证明或驳斥。如:孕妇穿防辐射服真的防辐射,并对身体健康有益吗?
(4)基础学科教具研发,如物理实验模型等。
(5)科普场馆效果图设计。
(6)废弃物品回收利用。
(7)行业地图设计制作。如适合展出的中国矿产资源个性化地图制作等。
(8)机械演示模型制作,支持机械、自动化等学院兴趣爱好小组申报;
(9)科普立项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支持软件、信息等学院兴趣爱好小组申报;
(10)校园活动报名系统开发,支持软件、信息等学院兴趣爱好小组申报;
(11)脑力游戏竞赛。挑选出智力超群的学生。
(12)最强王者。可以挑选在某个方面最强的学生。
以上题目和内容仅供参考。
四、申报条件
1.科普立项的申报对象包括:学院团委、学生团支部、学生科技社团、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小组等组织。申报及参加科普立项活动的人员应以太阳集团2138手机版全日制本科生为主。
2.所申报的科普立项活动内容须符合科普立项原则,主题鲜明、计划周全、责任明确、预期效果显著、经费预算合理。
3.科普立项活动人数要求:
(1)校级活动:由团委、学生创新中心或两个学院以上联合组织的,参与人次超过500人次以上的大型科普活动。
(2)院级活动:由一个学院或多个科技类社团联合组织的,参与人数超过300人次以上的中型科普活动。
(3)班级活动:由一个社团或一个学生团支部或学生兴趣爱好小组组织的,参与人数超过30人次以上的小型科普活动。
(4)对于讲座类科普立项活动,专业性较强的讲座,要求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科学普及性较强的讲座,要求参与人数在150人以上。
(5)参观类科普立项活动,要求申请方结合自身组织性质或专业方向组织活动,原则上参与
五、申报程序
1.申报方填写《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活动立项申报书》。
2.学生创新中心审查申报方所填写的《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活动立项申报书》,反馈是否同意立项、修改意见、经费支持标准。
3.申请方与科普立项管理办公室签订正式《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立项申报书》(见附件一),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实施进程、经费预算等。
六、组织实施
1.活动申请方必须严格按照申报书及协议所规定的内容与形式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效果,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活动日程如有改动,需经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实施。
2.科普立项活动实施过程中,管理办公室将委派巡视员参与活动,对活动的内容和进展情况进行记录,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活动宣传方式及要求:
(1)活动申请方应充分利用东大新闻网、先锋网、创新网、校广播等校内媒体对活动各个时段进行广泛宣传。活动开始前宣传稿件和活动结束后报道性稿件要保障时效性和实时性。
(2)活动中涉及的条幅、海报、传单、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媒介上需注明“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立项活动”字样,并将其放在醒目位置。宣传标语、条幅、网站新闻等要求格式统一(条幅格式见附件四)。
4.活动中涉及的经费使用情况由指导单位或学院团委审核,审核无误后,交由管理办公室报销。所有报销凭证应符合学校计划财经处的相关规定,否则不予报销。活动过程中所需奖品、证书由学校统一提供,申报立项单位需提供获奖比例和名单。活动过程中的实物模型等作品归学生创新中心所有。
七、总结及表彰
1.科普立项活动结束后,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1)《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立项活动总结报告》(见附件二)
(2)《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立项活动财务报表》(见附件三)
(3)所有活动的相关证明材料,条幅、海报、布幔、喷绘等须有照片、视频为证,图片和视频应明确体现活动主题和场景。
(4)该项活动的校内外宣传文字材料,网络新闻需提供页面拷屏图片,传统纸媒需提供原件。
2.科普立项管理办公室将根据一年来科普立项活动的开展情况,组织评选“2015年度大学生科普立项精品活动”,予以表彰,具体如下:
(1)申报方自由申报,上交科普立项精品活动申报书(见附件六);
(2)科普立项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精品活动答辩会,申报方抽签排序顺次答辩;
(3)科普立项精品活动的评选由两部分组成:巡视员根据科普立项评优细则(见附件七)给予打分(占30%)、专家给予现场答辩分数(占70%);
(4)活动结束要及时提交照片、视频、新闻稿等相关材料需上传至科普立项网站。
(5)详细情况可持续关注东北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微信号:neusast,或者通过扫描东北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微信二维码关注有关信息。
学生联系人: 刘同学 联系电话:18202422531
杨同学 联系电话:18202428343
创新中心联系人: 逄锐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90127
电子信箱:7827043@163.com
团委联系人: 张忠英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87351
电子信箱:86091073@qq.com
共青团东北大学委员会 东北大学学生创新中心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四日